2012老版栏目

苏州工业园区: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时间:2018-10-10浏览:456设置

2018-09-20   苏州日报

今年1至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1.3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78.7亿元,同比增长7.7%;进出口总额4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固定资产投资达179.4亿元……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苏州工业园区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典范,开发建设24年的苏州工业园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在争当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样板区的道路上先试先行,昂首阔步。


释放改革动能


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连续两年夺冠


今年9月6日,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启用了位于园区的苏州新研发中心。这一研发中心投资超过3.3亿元,是博世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预计到今年底,就会有约1500名员工在此开展与智能交通和互联工业相关的研发工作。同一天,全球前五大医疗技术公司之一的碧迪公司,也在园区启用了灌封注射器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近3亿美元,正式投产后预计销售额约1亿美元。一天之内,两大巨头跨国公司的战略新项目同时启用,其背后正是园区持续推进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带来的新机遇。 以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契机,园区先试先行,不断破除各种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已实施的130项重点改革中,国家级先行先试任务24项,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这些改革的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加适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目前,园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5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8件。在2017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园区位列第一;在最新的全国高新区排名中,园区上升到第五。目前,园区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去年以来,园区在新制造、新产业、新经济等领域累计新引进利用外资项目411个。松下集团、康宝莱等总部项目落户,苹果苏州研发中心、日月新芯片封测研发中心、博世中国区共享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进驻,硕腾生物、强生爱惜康、德尔福科技等高端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进驻、落户,见证了园区外资利用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园区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产业。去年,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15亿元、350亿元、500亿元,增长28%、30%、36%,为区域转型不断积蓄新能量。


现代服务业,同样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通过开展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等多项试点,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目前,辖区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39家、占江苏省20%。集聚金融、准金融机构累计达924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58家,外资银行集聚度居全省前列。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高端中介等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的基础上,园区不断加快发展商务旅游、会议会展、文化创意、时尚消费、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新的产业供给。


深化中新合作


新国大苏研院8年“孵”出54家高科技企业


今年9月初,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孵化的蓝珀医疗科技公司传来好消息:经过多次接触和试用,他们以新加坡政府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耗时7年研发的非接触式智能监护系统与南京一家养老平台签约。未来,这款采用军用光纤技术的民用化产品有望进入全省养老机构,实时监护使用者的呼吸、睡眠等状态,有效预防睡眠猝死。


像蓝珀医疗这样由中新两国共同“哺育”的创业公司,在园区并非个例。201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世界一流大学开设并自主运营的研究院,也成为中新两国合作在科教领域进一步深化的亲历者。8年间,新国大苏研院围绕纳米材料、生物医学、能源与环保科技等6个自然科学领域建立了14个科研小组及4个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的研究中心。累计孵化了54家高科技企业,助力3家企业获得了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从诞生之日起,园区就开创了中新两国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园区主动深化开放创新合作,将中新合作推向纵深。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环境优化、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等主题,去年以来,园区先后组织了11批共计260人赴新加坡培训。坚持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双方在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有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南洋高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在离岸孵化与国际技术转移、产业与技术育成、人才与项目引进等方面,该中心已取得积极成果。同时,中新合作的另一成果——“中新国际人才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也初见成效。在各类产业、人才政策的驱动下,去年以来,辖区新增国家“****”人才14人,累计达149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近7%。


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园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中新合作的实践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地方。这两年,园区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输出园区成功经验,先后在宿迁市、南通市、安徽省滁州市、常熟市海虞镇、张家港市凤凰镇等地实施园区开发运营项目,盈利能力保持高位增长。去年,该集团实现净利润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


增进民生福祉


文教医养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今年9月16日晚,随着男子组决赛的结束,首届冰壶世界杯首站比赛在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圆满收官。在5天的比赛中,众多苏州市民近距离观赏了来自中国、瑞典、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4支劲旅在冰面上的精彩“对弈”。“这场赛事点燃了苏州观众对冰壶运动的热情。在赛后举办的冰壶体验活动中,市民们踊跃参与,纷纷亲身体验来自北国雪乡的冰壶运动的魅力。”奥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在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是园区奋斗的重要目标。”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围绕这一目标,园区首先构建富民增收长效机制。2017年,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1万元,同比增长7.8%;去年至今,新增就业岗位11.8万个。其次,不断探索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路径:建成了国内首家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并成功招生,启动了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组建医疗联合体、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实施精准救助帮扶……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园区加快街道文体设施布局。目前,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一批重大文体实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去年,金鸡湖音乐厅启用;今年,奥体中心场馆逐步启用,北部文体中心开工。未来,园区还将加快推进东部、南部、西部文体中心规划,推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产城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方面,园区也频频发力:一方面扎实推进环保专项行动,综合施策加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实施环金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另一方面,随着星港街隧道建成通车、环金鸡湖夜景亮化工程竣工,充分借鉴新加坡城市交通建设先进经验的智慧大交通规划也编制完成。一个人、车、物、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的“智慧园区”正加速走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