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感恩善行|叶留金校友专访——“诚信”助学,“莫负”青春

SEUEF 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7年12月20日 14:11
图片
 


图片

叶留金,31801班校友。现任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8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7年3月,捐赠砥砺景观石项目;

2013年9月,捐赠电气学院发展基金;

2012年5月,捐赠九龙湖校区南京校友林。

此外,金智公司在九龙湖校区金智楼、建校110年校庆、奖学金、奖教金等多个项目中都积极参与回馈母校。

“东大旧时光”

图片

“东大的求学时光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叶留金校友感慨地回忆道:“还记得当时宿舍靠西边的墙上写着‘欢迎您,未来的工程师’,上学的时候想法比较单纯,成为工程师对那时的我们来讲是一件崇高 、了不起的事情,足以让初出茅庐的新生憧憬万分。”


“那时候学校的学习风气非常好,因为想上晚自习,下午一上完课,我们就去教室占位置。那时候占位置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个人放学以后也会学习,那时候娱乐活动少,同学们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我们多年后回想起当年,不论高等数学等基础课,还是电力系统等专业课,都学得非常扎实。这对于我们而言受益匪浅,因为若干年后工作需要用的时候把当时的知识翻出来,很快就能运用、贯通起来。


1984年,叶留金校友本科毕业。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起步,班级里有些同学被直接分配到深圳,大多数则进入了电力系统,就是后来的电网公司、发电厂,其他同学则与叶留金校友一样选择考研究生、留校。叶留金校友在学校度过了两年研究生生涯后,选择留校当了6年电气工程系讲师,一直到1992年下半年离开学校。

图片

1984年3180级校友合影


说到如今的东大,叶校友也很有感触:“我对东大的发展很关心,特别是这几年,学校有很多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让我感受到,虽然说学习方式方法和以往我们不一样,但是学习氛围还是一脉相承的。东大的内生力特别强,许多校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现在专注技术发展的学生充满能量,有无限的可能。


图片

3180级同学毕业十周年聚会留念


“意气相投的创业人”

图片

谈及创业的缘由,叶校友回忆道:“当时离开学校本来是希望出国留学,就与一批意向一致的人从学校离开了,结果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创业。1992正好是邓小平南巡,大形势火热,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人主要以80级的同学为主,我的同班同学,现在是我们董事长(徐兵校友)先开始创业,我是同学中第二个加入创业的,在这之后,又有好几个同学陆陆续续加盟。公司1993年真正开始起步,所以公司的创业团队以东大的校友为主。”


金智公司官网上的公司简介写着“源于中国百年名校——东南大学,总部位于南京江宁技术开发区”。叶留金校友解答了同学们的好奇:“一方面是现在我们的团队来自学校的两个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两个团队都是在90年代创业,也都是东大人,就自然的相互认识、交流,感到很有缘分,因为想法相同,很谈得来,所以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将两个团队合并,在2006年成功上市了。”


图片


“诚信”助学、“莫负”青春

图片

叶留金校友多次向母校捐赠,包括九龙湖校区的南京校友林,电气学院发展基金和砥砺景观石。关于创立3180诚信助学基金、莫负石的经过与初衷,叶校友谈了许多:“因为电力系统的专业性较强,大多数同学都是同行,工作上本身就联系很多,再加上同学无论是大学期间或是现在校友间的氛围都很好,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两个班的同学毕业后经常聚会,时间通常是毕业或者是入学的周年庆,或者是校庆的日子。有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两个班的班长提议设立奖学金后,大家纷纷认同并且踊跃加入,所以这个奖学金是由两个班全体同学设立的。当时我们回到母校,也回到当初上课的教室,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我们设立基金的初衷一方面是想奖励、帮助以电气学院为主的优秀学生。一方面是“诚信”表达出的对将来被资助的学生未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反哺母校、反哺基金会的希望,使得基金会源远流长,永续下去。


毕业30周年之际,叶留金校友为与“3180诚信奖助基金”一同设立的“莫负石”倾注了许多的心血。谈及“莫负”二字的含义,叶留金校友答道:“所谓‘莫负’是希望同学们‘莫负青春’、‘莫负母校’,在莫负石上的文字详细的叙述了这一点。石块本身的选择花了不少精力,无论是材质、颜色都用心挑选,达到最合适的效果。我们希望石头能够长期的放置着,不仅给我们回来的同学一个纪念,而且为一代代的人的发展起激励的作用。


对于拿到奖学金的同学,校友们期望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期间,能够学习成绩更加优异,生活顺利,虽然基金不能解决经济上的所有问题,至少是能够有一些较好的帮助。在工作以后,能够有回馈母校的心

图片

莫负石捐赠现场

图片

“金智与东大”


说起金智公司与东大的渊源,叶留金校友心中充满感激:“公司源于母校,虽然现在的股权结构上与学校脱开,但是公司的发展无论是学校对我们的支持,还是与校友对我们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公司高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东大的,所以我们对公司发展历程都是铭记在心的,非常清楚。所以只要学校需要我们,或者我们觉得自身有能力、有机会的话,我们定会每次积极的为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东大成立金智奖学金,捐赠“金智楼”,在建校110周年之际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为此,叶留金校友就形成的反哺氛围对公司和学校两方的裨益谈到:“我们与学校间首先是一种感情。我们都是东大学子,不管能力大小,都希望回学校做出贡献,二是公司发展与学校之间在科技、研发等方面有一定的互动作用。学校对我们企业支持,我们企业反过来也能与学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合作。现在学校与金智公司在电气、电力、计算机等方面在技术研发上、人才培养上都有不少的合作。每年东大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上在毕业前都会去金智实习两周,这一合作已经延续了许多年。”


金智作为研发型公司的气氛,与纯商业型公司的气氛并不完全相同。谈及这一点,叶留金校友笑言: “我们公司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层自身,做管理讨论的时候都经常说到,公司有校园文化、校园情结。从一个视角来看,这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自主权和自主意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有一定问题,校园文化太重。”叶留金校友解释道,“因为公司有公司的制度和管理,自主灵活与制度管理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们总体上认同,像我们这样,从高校出来的,科技研发为主的,最初靠自主产品研发,掌握最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企业,之后的20多年还是以技术为依托。”

图片

东南大学3180诚信奖助基金捐赠仪式

学长寄语

图片


在很多工科毕业生在研究院、研究所与科技公司的选择上犹豫不决的时候,叶留金校友这样认为:“每个人选择时根据自己情况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我个人觉得企业也好,研究院、研究所也好,两者已很难简单明确的区分。企业到一定的规模会有自己的研究所,就我们公司而言,有与东大的电力自动化联合研发中心,还有博士后的流动站。研究院所也会开发产品、走向市场、销售产品,所以两者的界限不是特别明显,只是各有侧重。毕业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


最后,叶留金校友给予东大学子们一些在学业和将来的就业上的建议:“东大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自信,这不是因为我是东大人,而是在我毕业几十年在社会上接触的毕业生当中,东大学生在其中尤为突出。我觉得由于东大深厚的底蕴,东大学生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学校学习的四年当中,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不要着眼于自己现在所学能否用上,以后用到多少或者说到什么单位可能用得上,要相信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用,东大教给你的常常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文案: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新媒体团队(李雅迪)

编辑: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新媒体团队(孙海若)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