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方展示

斯迪克成为高新科技的孵化器

时间:2011-09-21浏览:229设置

    今年2月,美籍华人杨晓明博士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来到江苏,落户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厂。如今,3个月过去了,这位海归精英的工作与生活怎么样?会不会象某些海归那样,因某种原因而“水土不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厂采访了杨晓明 博士。

  杨晓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博士,曾先后在美国星球高分子科技公司、美国贝卡尔特薄膜公司、美国绍华公司等三家公司担任过技术总监和技术开发部经理等职,先后有八项发明获美国专利,担任过美国杜邦等三家公司的科技顾问,还是美国圣地亚哥市政府的亚太事物顾问。“来到斯迪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我三个月来最大的感受。”这位出生于四川的杨博士带着四川人特有的直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一句话就给我们一个喜阅。

  接着他告诉我们是怎么来到斯迪克的:“去年,江苏省在苏州举办国际精英人才创业周,面向全球邀请500多位海外精英,这些精英们每一人都握有一至两个项目,与当地的企业家直接见面洽谈,我就是这500个之中的一员。会议在太仓市安排了一个分会场,就在这个分会场上,我与斯迪克的董事长金闯见了面。经过20分钟的初次交谈,对金总和他的企业形成三点印象:一是作为老总,对科研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懂,不是一个外行;二是他本人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很有闯劲;三是这个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和年实现的税利,都表明它有着很强的经济与科研实力。这三点正是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的最好平台。当时我的感觉正象古人说得那样‘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时,杨博士语带自豪地告诉我们“发现了这个平台,我就婉拒了另外两家的邀请,当即就拍板加盟斯迪克,出任斯迪克技术总监。”

  “人们常说,专业人士及其专业技术就好比优良的种子,而企业这个平台就如同土地、水和阳光等构成的温床,良种只有在适宜的土壤里才能长得茁壮。事实也正是这样,有技术而无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平台,再好的技术也只能进图书馆。这也正是举办方让技术人员与企业直接面谈的原因之一。”杨博士告诉我们:“来到斯迪克后,我对这个企业有了进一步了解。首先是董事长金闯治企理念与管理模式与众不同。他把企业当作事业来做,认为做企业不仅仅为了赚钱,还要为了造福社会。有了这种理念,只要是行业内对社会有用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研发的投入就很容易,一些新技术也就很容易孵化出新产品。其次,这个企业在管理上高度扁平化,我的科研计划直接提交给金总,金总直接组织论证,所以,科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一般不超过一星期,有时今天提出计划,明天就能购设备搞试验。这是许多国际上的大公司所不可比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企业有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大家都知道,在当今社会搞科研,不是过去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搞的也不是200年前一个人就能发明的电灯泡,所以再好的专业研究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拼搏。而目前我们这个团队里大部分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胆大心细,敢闯敢拼,一个项目上马,大家都全身心投入,许多人常工作到深夜,我由衷地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还有我们的生产部门对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也是一路绿灯,全力支持新产品的试产与小批量生产。还有我们的业务部将公司的销售年年翻番,和我们的管理部全面地为公司员工提供全方位地管理和服务。所以到斯迪克虽只有短短三个月,我们便申请了四个发明专利,其中液晶保护膜已经被客户接受,目前已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用于建筑大楼普通玻璃上的节能防爆膜,已经生产出来样品。这种膜贴到普通白玻上就能达到节能玻璃同样的功效,它的市场前景你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说完这些,杨博士发出会心的笑。采访中,杨博士还告诉我们:不久,他将去位于泗洪的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带领他的团队主攻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只是要等有了结果才能对外说。

  是呀!三个月,四项新产品的申请专利,斯迪克这个新材料企业,真正成为高新科技的孵化器。

  杨博士确实应该由衷地高兴! 

    来源:《新华报业网》,2011.5.26


相关报道:

 

 

斯迪克奖学金   2011-05-05 14:38
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材料有限公司在我校教育基金会设立奖学金   2011-05-03 06:4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