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方展示

感恩善行 |怀念百岁父亲王光阀,设立“王光阀校友助学金”

时间:2022-02-28浏览:490设置

为纪念父亲王光阀(国立中央大学1934年级校友),近日,由其子王开达先生,代表三位兄长王志忠、王开平、王志民先生,捐赠设立王光阀校友助学金

   王光阀校友19131023-201671日),19131023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4年起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37年因日军侵华随校迁往重庆。1938年毕业后进入兵工厂工作,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底由重庆调入北京,在机械工业部(现为兵器工业部)工作,直至1987年退休,退休时为高级工程师。


战火纷飞,共克时艰

19131023日(农历癸丑年),我父亲王光阀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平民家庭。他是家里第五个孩子,家族中排行十二,也是最小的孩子。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灾害频发。我父亲的家族败落,全家在祠堂里蜗居栖身。更不幸的是他三岁丧母,六岁父亲离世。亲友无力抚养这五个孩子,只好把唯一的姐姐嫁人,三个哥哥自谋生路。我的父亲被送到育婴堂安身。年幼的父亲被改名叫王光,只因字的笔画太多。这种光赤无依的状况延续6年,直到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九哥师范毕业,当了老师,才将他从孤儿院(育婴堂)接出来并供他上了学。由于这段童年的心酸经历,父亲养成了自立自强和寡言的性格。12岁才得以上学的父亲,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发奋刻苦用功,曾连跳三级,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前一二名。知识改变命运,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1934年,父亲从南京钟英中学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是东南大学的前身) 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1930年,17岁的王光阀

193777日,北京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寇铁蹄凶狂南侵,战火蔓延,父亲随学校师生远避战乱,迁移到了重庆。大后方虽然物资紧张,还要随时躲避日军的空袭,但父亲没有放松,坚持钻研学业,当时的教材全部是英文教材,父亲就勤学苦练,即熟练掌握了英文,又精通了自己的专业。

1938年父亲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兵工厂担任技术员,为了支援抗日前线。生产更多的枪炮弹药,父亲先后碾转于贵州桐梓和重庆的数个兵工厂。在重庆,父亲遇到了母亲蔡本琳,她是父亲大学同学的堂妹,也是1937年为躲避日军蹂躏,随家人从家乡安徽逃难至此。两人相识,相恋相爱。

1943年父亲母亲结婚,成家立业,19457月,大哥王志忠在贵州桐梓降生。194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父亲回到重庆21兵工厂,担任步枪厂的主管员。194612月,二哥王开平生于重庆。194911月重庆解放,我们家又有了一个女孩。共产党接管了21厂,并改为456兵工厂,父亲还是枪厂的主管技术员,和工友们一起,加紧兵工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02月,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苏联承诺对中国援建156个工业项目。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支援朝鲜,我国从苏联购买了大量军事装备。因苏联运来的大批装备的技术资料都是俄文,国家急需俄语翻译。我父亲王光阀于1950年底被急调北京,我母亲和四个年幼的孩子则仍留在重庆,当时我三哥已于这一年的7月在重庆出生了。父亲调去北京后不久,重庆家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由于母亲刚生下三哥不久,身体虚弱,精力有限。四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5岁,一不留意,家中唯一的女孩夭折了。我父亲在京只有强忍悲痛,更加忘我地投入紧张的工作。他虽然没有学过俄文,但凭着过硬的英文底子,和十年的兵工行业的技术积累,通过几周的短期俄文陪训,很快他就熟悉和胜任了军工装备技术资料的翻译校对工作。1951年底,我母亲和三个孩子终于到北京与我父亲团聚。为了弥补失去女儿的缺憾,19539月,我本人在京出生了,成了王家的老四,王开达。

1955年,王光阀一家于中山公园合影

因为我父亲幼年的经历,他十分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时间,周末他总爱带家人一起游览北京的公园。

建国初期,工作出色

1956年,我父亲王光阀被评选为二机部的先进生产者代表,出席了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国家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8年,父亲调到兵器工业部科技情报所担任翻译和编辑工作。工作中,他要阅读,翻译大量外国的科技专业杂志,从中摘录和翻译对我国工业和科研发展有用的内容。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翻译,出版了大量内部情报报道,资料汇编,专题报告等,为解决生产难题,引进推广先进技术,供领导决策参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革袭来,打击重重

1966年夏,史无前例的文革袭来,兵器工业部被军管。我父亲作为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虽说经历了建国后多次政治运动,但因我父亲专注技术工作,出身贫寒,故没受到波及。而此次运动,他受到了冲击,要不停地写检查,做交代,被停止了本职工作,蹲牛棚,清扫厕所。作为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和以往的付出被无视,浪费了。

我们一家人也在这场动乱中四分五散。我大哥王志忠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69年分配到山西大同挖煤;二哥王开平在高中毕业后,19682月去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支边,三哥王志民初中毕业在196711月到内蒙牧区插队。我本人则在19695月,作为69届初中毕业生去云南投奔了我的二哥。

1975年,我父亲的老胃病,在这年8月发展成了早期胃癌,做了切除胃部3/4的大手术。我母亲从1958年开始工作,先做了两年会计,后又到汽修厂当喷漆工,干到1975年,她55岁退休,也便于照顾大病初愈的父亲。

1976年元月20日,担任连队指导员的王开平,在一次出差中,为防止拖拉机翻覆,奋力推车,不幸因公殉职,当时年仅29岁。

王光阀先次子王开平遗照

1976年元月21日,王开平所在的农场为他举办的追悼会

197610月四人帮被打倒,文革噩梦结束。我父亲也恢复了工作。短短的一年里,在经历了癌症手术的折磨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双重打击后,父亲没有被击垮,而是坚强的挺了过来。


改革开放,科研报国

文革噩梦终于结束,改革开放春潮滚滚。父亲恢复了工作,被聘为高级工程师。为弥补文革失去的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军工科技研究工作。经常在下班后,把一堆不涉及机密的资料带回家中,稍作休息后,就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父亲一边搜集世界各国先进的科技情报信息,汇集分析,一边总结整理编辑报告。他撰写了大量内部情报报道,资料汇编等,其中发表了有关压铸,溶模铸造,液态砂造型,高压造型,铸件电液压清砂,铸件热去毛刺等报告10余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政策落实,我们仨兄弟陆续回到了父母身边,结了婚,并有了第三代。1981年,由父亲主持完成的铸件电液压清砂情报项目,荣获国防科技二等奖。在党对知识分子新的政策感召下,他在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并在古稀之年于1985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101日国庆节,王光阀全家祖孙三代于木樨地合影

 

颐养之年,退而不休

1987年,我父亲74岁了,他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他退而不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父亲与其他同志合作完成的国外电液压清砂,冷挤压和铀合金在兵器行业中的应用的情报研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后,父亲不顾年老体弱,奔波各地出差,指导下属单位对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应用工作。工作之余,他也不忘带上母亲一起自费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198711月,王光阀与妻子游览桂林阳朔

1988年,他回到阔别50多年的南京东南大学校园,这之后他一直积极参加校友的各种活动。

1988102日,王光阀携妻子回到东大校园

父亲一生勤勤恳恳,朴实无华。他发挥理工专业特长,喜好摄影,热爱生活。上世纪60年代,他买了135华山相机,80年代又购置了一部120海鸥相机。每次旅行归来,他会整理分类,标记。汇集成了九大本相册,留心了全家老少宝贵的生活影像。

父亲的晚年生活丰富,儿孙陪伴,幸福安祥。为了锻炼身体。父母打上了太极拳,每天坚持与一群老人在小广场练习,如遇天候不佳,就在家中活动。

1993年夏,母亲蔡本琳和父亲在散步时,为躲避汽车,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骨折。后因她有血压高,无法手术,造成骨折后畸形愈合,行动不便。我父母结婚几十年,一直相亲相爱。父亲上班时埋头工作,家中的琐事多由我母亲打理。特别是1975年我父亲胃癌手术后,我母亲对我父亲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以便父亲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这一次,当我母亲因骨折生活无法自理的后,我父亲接过了照顾母亲,操持家务的担子。父亲在家庭护理员的帮助下,细心照顾我母亲,开导她的情绪,喂药喂饭,买菜购物都亲历亲为。为解决母亲因长期卧床造成的排便困难,我父亲还学会了灌肠的方法,缓解了我母亲的痛苦。

父亲为了让母亲开心,经常推着轮椅,陪着母亲走亲访友,游览观光,整整坚持了十二个春夏秋冬。父亲日夜操劳,母亲清清爽爽,家里干干净净。父母老两口,从金婚到钻石婚,相互扶持了一辈子。200581日,母亲因病去世,享年84岁。

199510月,王光阀推着妻子在木樨地散步

我母亲过世后,父亲慢慢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他给自己提出了新的人生目标,要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迎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并一步步地一直走下去。

2008818日,王光阀在国家体育场看奥运

我父亲在耄耋之年,学会了电脑操作。他每天的一大乐趣便是和电脑下中国象棋,或打牌。2011年冬,他突发心梗,97岁高龄还接受了心脏导管支架手术。病愈出院后,还是像他以前一样,每天看报,关心国家大事。

2011611日,王光阀在家与电脑下棋

由于我父亲童年的经历,让他从小就了解了生活的不易。他一生勤俭,从不大手大脚,尽管他工资很高,家庭开支总是要记账,每天的柴米油盐都一笔一笔记清楚。同时他又慷慨大方,乐于助人。5060年代,他经常接济亲属,1990年他捐助亚运会,1994年单位组织向贫困地区捐衣物,他捐的又多又好,受到表扬。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社区捐款之后,又向单位上缴了特殊党费1千元。2009年,云南发生大旱,他想到二儿子永远留在了云南,又特意捐出1千元支援灾区。

百岁之际,一生传奇

我父亲王光阀在单位德高望重,当他百岁生日到来之际,老同事们前来看望和祝贺。家人和知青战友一起为我父亲王光阀办了百岁生日宴。

20121020日,210的老同事送来鲜花花篮祝贺王光阀老先生生日

2014年,北京西城区办了一个展览(百岁老人口述史),因我父亲的传奇经历,他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西城区专门请人为他撰写文章,还出了个小册子。详情请见下面链接:

《百岁老人王光阀口述历史》(点击查看王开达所美篇小文

2014101日,王光阀老先生受邀口述传奇经历

  20159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因父亲在抗战时期参加军工生产支援前线的经历,国家向父亲王光阀颁发了这枚纪念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的最大的信任和鼓励,也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2015年秋,家人为王光阀老先生获得抗日纪念章庆贺,并合影留念

201671日,父亲因心梗再次发作,安祥离世,享年102岁。父母的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回顾父亲的一生,与人为善,温良恭俭让,不畏艰难挫折,发奋刻苦努力,不向命运低头,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他的奉献,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2016年除夕夜,全家人一起迎新春,这是王光阀老先生与家人过的最后的一个春节

(文:王开达)

(点击查看王开达所作美篇小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