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2022-2023学年“法学院科研奖励金”获得者宗绍昊同学感言

时间:2024-10-07浏览:10设置

本人在过去的一年里累计创作了8篇刑法论文,(拟)发表6篇,另外2篇在冲刺更高质量的期刊。这些论文在学术论坛中均获得了不错的认可,其中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7个,省属研究会级奖项3个,校级奖项3个;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主题报告8次;论文集收录4次等。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筹备工作,如毕业晚会布置、定向运动、游园会、迎新活动等,以及其他志愿活动。除了未计入时长的升学指导课、游园会等活动,其他的活动累积服务时长超过30个小时。暑假期间,我还带队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为学院获得了优秀团队二等奖。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第一,协助老师搜集资料的过程受益最多。之前我对于引注不太上心,有时直接从论文中复制引用,既不加“转引自”,也不亲自核对文献来源是否准确。诸如此类的错误还有很多。协助老师处理这些事项之后,我学到了如何为自己的论点查找合适的论据,如何准确、高效搜集最合适的案例,如何严肃、规范地对待引注,如何总结学界现有观点,如何追本溯源查找原初文献……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初入科研大门的研一学生而言,如果连这些都不重视,恐怕也写不出好文章。第二,对论文选题的认识有所加深。经过老师几次关于选题的授课以及个人的数篇论文写作,我对如何选择一个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可能,以及切合个人情况的论文选题有了新的认识。其一,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而以小见大是第一重要求,只有着力点找的小,才能挖得深。其二,站在学科最前沿,从实践中找问题,甚至于无案例不写作。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刚出台的背景下就读研究生似乎是时代带来的好运气。以新修或新增罪名展开写作,积极模仿优秀学者的优秀写作模式,为我提供了一条具备创新可能的路径。其三,问题意识特别重要,只有经过“话题—问题—命题”三阶升华的文章才有资格被称为一篇好文章。学生的数次写作,基本上秉持了一条逻辑链,即该罪适用有没有可能扩张?为什么会扩张?会不会威胁人权保障?如何来限缩适用?站在老师实质刑法的立场之下,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思路。第三,多练笔才能提高文章质量。无论脑子里想得有多美妙,都不如静下心来写成文章。我在上半年比较高强度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明显感受到自己水平的缓慢提高,与之前本科相比有许多进步。当然,这背后的原因还在于跟着老师的指示读了一些书,知识得以内化于心,外显于纸的结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