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一群堪称中国循环经济领域“腕儿”级的人物,应中国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之邀来到山东滨海小城日照。此行颇有点“现场研讨”的味道,现场看点——黄海岸边一座规模巨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有限公司仅用7年时间便实现了钢铁产量进入全国十强,2010年利润45亿元,上交税金31亿元;就地研讨——“确实感到振奋!”一番参观后,专家们不止一人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他们似乎没有想到,在钢铁这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一个以如此快速度发展的民营企业,竟然同时有效形成了资源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用公司老总杜双华的话说:“几年来,我们累计在循环经济体系上已经投入资金30.2亿元,结果是2010年我们76亿元的利税有一半来自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在日照钢铁,巨大的烧结余热发电机组矗立眼前。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它们利用烧结环冷机废气中的余热,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发电,年发电1.28亿千瓦时,同时减少相当于燃烧8.07万吨标准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在据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煤气综合利用电厂主控室,一排屏幕上显示着各类参数。这是日照钢铁投资14亿元建设的煤气发电系统,利用公司钢铁材生产中产生的富余煤气发电,年综合利用煤气110亿立方米,真正做到了“废气全回收,综合再利用”。
“用煤产生的副产品煤气最后用来发电、炼钢,从效益投资上看非常合算。民营企业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日照钢铁运行比较成熟,经济运行成本、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超过了不少国有企业,值得国有企业学习。”中国钢研总院首席研究员周渝生如此感慨道。
日照钢铁2010年的一个数据让国家环保部总工杨朝飞倍感兴奋——公司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体系共完成自发电30.3亿度,占全公司总用电量的52%,节省37.3万吨标准煤,产值18.5亿元,全国排名领先。“来到这里很受鼓舞,日照钢铁是负能炼钢,如果全国的钢铁厂都能做到这样,那就能解决能源很大的问题。这样做的效率很高,把自己的余热、余压、可燃气体都集中起来利用,不用远距离运输、发电,这是中国企业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方向。”
“我们说的环境污染其实就是资源污染,把资源放错地方那就是环境污染。固体废料循环利用,就把回收循环利用跟固废物结合在一起,最后实现资源的回收综合利用。资源高效益合理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根本。”日照钢铁固体综合利用项目似乎就是对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翟勇这番话的物化。庞大的固废回收厂转底炉在不停地运转着。日照钢铁总工谢国海介绍说,这两条投资1.87亿元,于去年5月建成的20万吨固体废弃物生产线,年产金属化球团32万吨、富锌精粉3万吨。而它们所用的原料是每年产出的转炉污泥和高炉灰。这既解决了日照钢铁固废占地和污染问题,又实现了锌、铁、碳等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日照钢铁十分重视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这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是专家们会后形成的《日照钢铁循环经济暨节能减排研讨会会议纪要》上的评语。没有自己成规模的研发机构,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日照钢铁创新的欲望和步伐。前面提到的固体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是他们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低品质铁矿冶炼带来的耗能高和产量低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炼铁行业。谢国海介绍,他们研发的“低品质矿高效炼铁新技术”突破了这一瓶颈,目前该技术不但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为我国低品质铁矿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赤铁矿精粉球团生产技术属于国家“十二五”工作计划的重点项目,公司已完全掌握了高氧化铝烧结矿、高氧化镁烧结矿的生产技术,率先完成了全赤铁矿精粉的生产实践,球团矿生产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赤铁矿精粉生产球团的水平,在国内外属首创。2010年,烧结全年平均低碱矿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巴西精矿球团生产日产量突破3600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任李文军曾与山东钢铁企业在循环经济方面有过合作,他也表示日照钢铁在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上的这些突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钢渣处理,在国内很多钢铁厂都有,但是日照钢铁的钢渣处理是一个典型的从废物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技术上非常有特色。”
尽管如此,杜双华在他的2010年总结报告中对日照钢铁在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仍提出了若干不足,对2011年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主业不再扩建了,规模不再扩大了,企业做强的效益增长点就在循环经济上。为此我们必须全方位走创新之路。
“循环经济只有效益问题解决了,循环经济的生命力问题才解决了。日照钢铁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确实是钢铁行业亮点之一,在全国钢铁企业有推广价值。我们这些专家应共同呼吁,一切成功的循环经济技术、管理方式能够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不断扩散。”中国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