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老版栏目

大爱无声----记“顾冠群、章玉琴奖助学金”

时间:2012-01-06浏览:705设置

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者

1

中间为顾晓军老师

20111231,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和我们敬爱的老校长顾冠群院士的女儿,图书馆的顾晓军老师进行了交流。初见顾晓军老师,她的亲和力和朴素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她的淡然、谦和令我们不由得更加怀念起乃翁——从骨子里透射出书生气质和学人风范的顾冠群老校长。

这次访谈也是在我们被顾晓军老师再三婉拒之后,考虑到要在同学中弘扬“爱”的精神才同意进行的。

说起采访的缘由,不得不提起一项特别的奖助学金和一笔特殊的捐款。2006年,一位老人拿着8万元现金来到教育基金会,以他刚过世的妻子的名义设立了“章玉琴奖助学金”。一年后,老人也与世长辞。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教育基金会把奖助学金更名为“顾冠群、章玉琴奖助学金”。而这位老人,就是东南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先生。2009年,顾晓军老师按照老人们的遗愿,把2000元现金捐给了正在筹划建设中的九龙湖体育馆,落款的时候,老两口的名字依然紧紧靠在一起。

我们试图去发掘这笔奖学金和捐款背后更多更深刻的内涵,但是顾晓军老师只给我们讲了几个简单的小故事。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顾冠群先生和章玉琴女士分别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的动力系与自动控制系,他们凭借着学校的助学金度过了自己艰难但却充实的求学生涯。老两口对国家、对母校一直心怀感恩。毕业之后,顾冠群先生留在了他钟爱的母校,并为之奋斗了一生。顾冠群先生任校长期间,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是他最大的牵挂;他每次跟学生座谈,强调得最多的总是“艰苦奋斗”,但对学生的生活他极为关心。那时候,他经常会到学生餐厅和同学们一起吃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学生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用。对于自己指导的学生,顾冠群校长最关心的是他们每个月有没有按时拿到补助,经济上还有没有困难。他经常向家人讲起有些同学一天只吃几个白馒头、喝些免费汤,每每说到这些都感到心情沉重,并以此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再如,在讨论九龙湖校区的规划时,由于建设资金极为紧张,许多项目都不得不延期建设,但顾校长坚持一期工程一定要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2006年,相濡以沫四十余年的老伴离世,按照在病床前和老伴商量好的,顾冠群先生把积蓄中除去妻子医药费后所剩的八万元捐赠给学校,以妻子章玉琴之名设立了“章玉琴奖助学金”,以资助贫困学生,也借此纪念与自己相互搀扶走过大半辈子的伴侣。为了把奖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协议中明确要求奖助对象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科生”。

一年后,顾冠群先生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病重期间,先生多次嘱咐女儿这笔奖助学金是母亲最后的嘱托,也是他最后的心愿,希望女儿替他们继续做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当时顾冠群先生虽已离任,但是他仍然对学校的建设念念不忘。他知道九龙湖校区还没有体育馆,就嘱咐女儿在捐款的时候不要忘记为自己和妻子了一份心愿。正是在这样家庭氛围和父母精神的感染下,顾晓军老师把父亲身后的专利费和稿费等积攒起来,每年加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注入到以父母名字命名的奖助学金中。

顾晓军老师坦言,每次把钱交给教育基金会的时候,就仿佛在心里再一次和父母促膝交谈,为父母还愿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升华的过程,都会因为能帮助更多的同学而感到愉悦。先期的八万元基金加上顾晓军老师每年的捐赠,“顾冠群、章玉琴奖助学金”总额已近十七万。

对于获奖学生,顾冠群先生一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也能帮上一把。自2006年“章玉琴奖学金”设立至今,全校已经先后有5批次品学兼优并且家境困难的学生获得了奖励。正所谓“大爱无声”,在这意义非凡的奖助学金的鼓励下,这些同学有的还在东大的校园里努力地求学深造,有的已经完成了学业,带着顾老先生夫妇的寄托走向社会,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爱心将会通过同学们传递下去,发扬光大。

“我并不孤独,因为,你们依然在我心中,东大依然在我心中”。这是顾冠群老校长在他离任时的一句真情告白。今天,老校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严谨治学的作风和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却时时刻刻感召着我们。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