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1:18:51 来源: 中国书法报
初秋,金陵城还满载着夏的气息,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于夫子庙、秦淮河畔。在这样一个文脉相承的十朝古都,有一位文化名士——言恭达。生于书香积善之家的言恭达,是孔子七十二贤第十哲之一的言偃后裔。渊源深厚的家学浸润,辅以过人天资,又得师承于学界鸿儒沙曼翁。其书取法乎上,以大草鹰扬天下,首先是篆隶大家。他不仅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家,还是这个时代“文化自觉”的倡导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热衷于文化、慈善和教育事业,“一艺能专国有光”,用笔墨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使中国书法文化走向世界。
清逸书雅韵,文以载艺道
言恭达的书法师古不泥古,追求“清逸、浑朴、蕴藉、平和、古雅”的审美理想。他擅长多种书体,尤其以篆书、隶书和大草功力最深、艺术水平最高。他的篆书不管是甲骨、金文还是小篆,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新的突破,将刀刻、石凿、浇铸和书写的美学特性,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笔墨之中,既有远古篆书“事神”的神秘、悠远的深邃境界,又有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完美表达,达到了极难的艺术高度。他的隶书承篆籀之用笔、取汉隶之结体,很好地实现了“隶欲精而密”的传统审美理想,表现出宽博、宏大、古朴的审美特征,充分表现出隶书的金石之气。他的大草书法艺术最为独特,“以篆入草”将篆籀之笔法运用于大草的创作之中,他绕过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用涩笔、渴墨、涨墨、宿墨等笔墨技法,使线条的浓、淡、润、渴、白在长锋羊毫和生宣纸的滋润下,具有无比的丰富性、高超性和强烈的现代感。气息纯正、高古,格调高逸,给人以纵横奇恣、张弛有度、仪态万方、骨力充盈、大气豪迈、风神外耀、卓荦高迈之审美感受。
言恭达先生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强烈的个人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既承接着五千年来传统书法艺术的本体精髓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他的笔墨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既古老又现代的书法艺术画境,他以“篆籀”书法的这个“线”打通了隶草诸体,再一次给我们展示出中国写意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
言恭达先生曾说:“书法是文化,必须回归心灵,书家必须文化地活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同时又是浮躁不安的时代,尤其需要思想的滋润、审美的纯化。时代需要的是思考时代人文精神的智者。言恭达不仅是一位当代真正的书法大家,还是一位思想者。他的文化自觉,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好多书家就是缺少一种深厚文化的支撑和对人生的深层次的感悟。言恭达先生多年前就以自作诗感悟生活、感恩时代、感知民生,开了一个书家‘时代抒怀’的好头。他强调“文以载道”“技进乎道”的从自觉文化到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中国文化和艺术是“直觉性”的,作为一个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书家,从传统性进入当代性,言恭达的全面修养和人生历练,展露出令人钦佩的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
善施系苍生,胸怀千万家
曾有中国文联的领导这样评价他:“他首先是一个有深邃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勇于社会担当的行动智者,像他这样具有强烈使命感的艺术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身为全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言恭达的工作经历中曾担任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担任过两届(十年)的中国书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心系民生,胸怀家国。任职十年,他的提案已有77个,涉及城乡文化、教育、生态诸多大文化范畴。他下基层、下社区、下农村调研,将政府和社会、人民群众的诉求形成建言献策的提案。言恭达常说:“天下当以民为本,百姓为天。”多年来,作为一位艺术大家,在中华文化经典艺术天地遨游的同时,以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时代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阳光下感恩时代,文化中敬畏传统,民生里关爱大众。
公益慈善,已成为言恭达和他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热衷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他通过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所得款项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东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无偿捐资1600多万元,建立“南京言恭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言恭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金”,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应该说,这在全国书画界是少有的。
言恭达先生对于中国书法的传承怀有深深的责任感,这体现在他的育才情结上。他作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培养了不少艺术专业人才。此外,几年来行走全国诸省,受中国书协委派,为中国书协会员培训作学术讲座。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推进了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全面实施,主持承办了教育部语用司与东南大学联办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研修班”,并在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主任岗位上成功举办“全国书法高等教育论坛”。
挥墨纵天下,妙笔吟中华
书法艺术,凝聚千百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言恭达先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铸入笔下。这些年来,他不仅热衷公益慈善、艺术教育、议政献策,还身体力行,频频走出国门,用汉字书法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和一位文化学者的人格魅力,突破世界不同文化藩篱,构筑文化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言恭达先生曾说:“凡对书法艺术肩负使命感的书法人,都会把弘扬书法的人文性与民族性向世界传播,这是应有的文化立场。书法艺术要走出国门,就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国外优秀艺术平等地交流与对话。”多年来,言恭达除了参与中国书协举行的“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外,从2010年至今,他的脚步遍布世界好多地区。如:2010年受邀在联合国首届中文日举办“言恭达书法特展”;2011年国际APEC会议美国夏威夷大学文化论坛做《中国书法与东方智慧》演讲并举办“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伟人诗抄大草长卷”个人书法展;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言恭达作为唯一受邀出席“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的中国书法艺术家,创作了顾拜旦《体育颂》15米的大草长卷;2013年代表中国文联出席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文化高峰论坛……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言恭达作为一位书法大家,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架起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文化“走出去”最关键的是专业人才。当下最缺乏的是懂文化、会经营、懂外语、擅策展、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言恭达深谙此道,要致力于培养人才将中国文化“带出去”。他向北京语言大学捐赠一百万元,设立“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和资助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及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海内外书画艺术活动、出版等多种项目。北京语言大学有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1000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言恭达希望能为培养各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尽一己之力。他曾深情地说:“我们现在在做中国文化由‘送出去’到‘请出去’,而培养“走进来”的各国留学生将使他们学成后将中国文化‘带出去’。每个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回到自己的祖国,都会成为文化交流最具说服力的使者,他们培养起来的书法兴趣,也必然会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更多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文/栾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