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老版栏目

续吕院士大爱——东南大学吕志涛科技教育基金成立

时间:2018-01-17浏览:2215设置

2018111日,吕志涛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在8位院士与数十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师生员工代表、吕院士中学母校校长和吕院士弟子们的一同见证下,“东南大学吕志涛科技教育基金”正式成立。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与吕院士爱人王凤英女士为基金揭牌

  

吕院士去世后,吕院士爱人、王凤英女士从多年积蓄中拿出100万元捐赠教育事业,在此基础上吕院士的弟子们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踊跃捐赠,其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陈斌和曾珠校友夫妇、江苏鸿基节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健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捐赠20万元,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最终汇成400万元,促成了“东南大学吕志涛科技教育基金”的成立。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大卫与吕院士女儿-吕清芳老师签署捐赠协议

  

基金原始额度400万元,拟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助高规格学术活动,支持学生支教活动等方式,激励优秀学子和贫困学生探索科技前沿,促进东南大学以及我国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得吕院士“创新报国、大爱育人”卓越精神的传承有了一个永续的载体。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大卫代表学校接受捐赠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大卫为吕清芳老师颁发捐赠证书

  

吕院士的名字被永远地镌刻在东南大学的历史丰碑之上,他的卓越精神永续,道德文章长存,并将引领我们为将东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为我们伟大祖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终身。

吕院士在世时,常常提起自己从小山村走出来的不易,他一直称自己是“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院士”。

1937年,吕志涛出生于浙江绍兴芝田村一个贫寒的家庭。生活的清贫并没有阻止吕志涛求学向上,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但因为家庭经济实在太困难,吕志涛只好中途辍学打工。直到有一天,校长亲自到他家叫他去复学,并支持他的学费,吕志涛才又回到了课堂。

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出小山村,直至1956年考上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当年,恰逢我国预应力前辈杜拱辰、程庆国和徐百川教授开始从欧洲引进预应力知识和技术,于是吕志涛与预应力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多年以后,已成为院士的吕志涛对曲折求学的这段往事记忆犹新,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母校、为家乡发展奉献力量。

  

吕志涛院士早期的教授证

  

“知识改变命运,成才必须勤奋,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这是吕志涛院士生前带教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经常跟学生讲‘8小时出不了科学家’,强调学习一定要勤奋。吕院士不仅口头上这样教导学生,更是身体力行为做出榜样师范。

吕院士撰写的硕士论文

  

吕院士很看重感恩,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才能走得高远。” 当选院士后,不少单位要高薪挖他,或双聘他,但他都不为之所动,始终坚守,将六十年的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东南大学。

他特别关爱青年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生,也包括学院、学校的很多本科生。他坚持每年为本科生开设一次人文讲座,即使在他晚年要靠轮椅代步时,他也总是爽快地接受学校人文大讲堂的讲座邀请。

2016年本科毕业合影时,同学们又邀请了他,尽管那时他轮椅移步都很困难了,但他还是答应学生参加,这也成了他与学生合影的最后一张。

吕院士带病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201661日吕院士与本科生的最后一次毕业合影

吕院士的名字被永远地镌刻在东南大学的历史丰碑之上,他的卓越精神永续,道德文章长存,并将引领我们为将东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为我们伟大祖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终身。

会前吕院士爱人王凤英女士与吕院士照片合影

仪式现场



返回原图
/